Home » 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 | 閃閃發亮的冒險旅程

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 | 閃閃發亮的冒險旅程

  • by
Photo: Corey Rich/Aurora Photos

近乎 90 度的直角,只靠著微小的摩擦力作為支點,沿著岩壁,用盡全身的延展性往目標邁進;休息和起居,都在這懸吊於巨大岩壁上的小小帳篷中,像魔毯似的,乍看時覺得好不可思議,不可思議於他們的自在,距離地面九百多公尺的高度,會是因為掉下去的可能性而感到恐懼,還是會感到與整片星空共眠與萬物融合的美好?而在這由高度所擲出的機率的兩端,訝異或許只是我們的不同選擇所產生的感受對比,終究還是取決於我們的選擇,以及支撐選擇背後的信仰堆砌。

你抬頭看天空時,可能會看見天空飛過一架飛機。但遺憾的是你看到了飛機,但飛機上的人卻根本看不見地上的你們。境界越高的人,越不會在意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。」寫到這裡想到了日本第一公關 Roland 的名言,在高處只想著攻頂目標的 Tommy 和 Kevin,看不到下面聚集圍觀拿著望遠鏡熱切關注的民眾們。在那邊看到的風景肯定很不一樣吧,人生視野的比例尺也會因此不同,想著也好希望可以感受在那高度的狀態,為此必須努力對抗地心引力般的惰性。

然而在同一個地方失敗了大概八百次之後,該怎麼知道這次會是薛西弗斯的逞罰,還是可以成功將能耐切到下一個刻度?在堅定與執著之間,那條線究竟在哪裡呢?想到<<靈魂急轉彎>>裡面提到的,那些忘我和執迷的靈魂們,都在同個空間裡面彌留,僅僅是一線之隔,該怎麼拿捏?提醒著自己用初衷定錨,偶爾迷失於生活的洪流時,可以稍稍安定,想著終點或許也是起點的一體兩面。

photo: Kevin Jorgeson/The American Alpine Club

在黑暗的隧道中用力衝刺,持續嘗試去觸摸極限的邊界,總覺得還可以更遠更遠,究竟哪裡才是真正的底線,什麼是必要的代價,什麼是類玻璃球的犧牲,又是什麼樣的力量,讓他們願意持續不懈地讓自己再試一次?夢想之外,是失去了一切只剩下這座山可以容納自己全部的心力,抑或是經歷過深不見底的傷痛所建構的反脆弱性,是沉沒成本謬誤,還是只是一種成癮?

Xdite 在<<打造超人學習>>書中的談習慣與動機中提到:「『習慣』與『上癮』本質上結構是一樣的,只是『上癮』比『習慣』,最後的獎勵是『變動』的。人類不知道最後的獎勵是大與小,所以會不斷的去嘗試。觸發多巴胺不停的分泌。導致成癮者,完全停不下來。」這會是動機的一部分嗎?好像也不盡然,相比於他們永不放棄的堅毅,整合每一次痛苦的嘗試來成就一連串細緻的動作,思索著自己的停損在這追求速效的時代中是不是也總是來得有點早?

在大多數時候,我感到一股近乎荒謬的樂觀。人生有其他多少領域可以像這樣,讓人一再重複測試自己?有多少其他事給你如此立即的回饋?我分析周遭情勢,重振精神,再次嘗試。告訴自己:你知道的,這件事非做不可。⋯⋯我只專注於抓住岩石,以一連串動作攀爬上去,資訊從指尖傳入大腦。我強迫自己摒除雜念,就算是最理性的疑慮也要拋開,廣大的世界只剩自己正在攀爬的身體。」Tommy 在自傳中這樣表述著,某種程度就像卡繆這樣解讀著薛西弗斯:「薛西弗斯一切無言的快樂便是在此。他的命運屬於他自己。他的巨石是他的事。⋯⋯通向山頂的奮鬥本身,就足以充實人心。

Photo: Bligh Gillies/Aurora Photos

在登頂前的最後一晚,他們與過去所有突破的難關一起,靠著牆欣賞著優勝美地廣袤的景致,開玩笑說「不如我們取消整個計畫,就在這裡多留一會吧」。可以想像那會是多麼感動的時刻,將當下即永恆實踐到極致的時刻,隔天早上,他們迎來黎明之牆的第一道光。七年的時間感,在巨大成就之下,坍縮成為人類歷史書頁中的一片葉脈,實現了大家心中難以企及的任務,展示人之所以為人的美好質地。「100個人裡面有100個人都跟你說辦不到的話,不要放棄!讓他們全部都錯了就好。」此刻腦中又莫名浮起 Roland 的句子(明明不是他的粉),如此理所當然的信念,好像也對。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